农历大年初五,
俗称“破五”。
正月初五这天,
我国民间有“接财神、送穷神”的习俗。
《岁时琐事》中记载
“欲有所作为,必过此五日,始行之”
什么是“破五”
一是民间所说“赶五穷”。这种说法曾在韩愈的《送穷文》中见过,"五穷"也叫"五鬼",指"智穷、学穷、文穷、命穷、交穷"等五种穷鬼。民间对于“穷”早已深恶痛绝,所以一定要“赶”走它。
这一天,人们黎明即起,放鞭炮,打扫卫生。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,边放边往门外走。目的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、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出去。
然后再打扫卫生、扔垃圾。所不同的是,初五扫地,要从屋里往外扫,且扫得越干净越好。同时要把所有垃圾、秽物,臭鱼烂虾、破衣老裳、瓜子皮花生壳等,一股脑全扔得远远的。这样,屋里屋外自是一片清明,人们的心情也舒爽澄明起来。
另一种说法是,从大年三十开始,人们就被种种规矩拘着,不能扫地、不能拿刀、不能做针线等等。但是过了初五,一切都可以恢复如常,这破了禁忌的一天,就被叫作“破五”。
“破五”过得最有意思的是陕西省的凤翔县,这是秦人的发祥地。这里的人也早起,也搞大扫除,也放大炮,但是吃的食物和吃的讲究大不相同,他们是吃饺子。不叫饺子,叫煮角。先一天夜间包好,第二天早上煮了吃。也包肉馅。妙在包饺子时,须点一支香,在那盛饺子馅的盆上边绕去又绕来,然后才包那饺子。这是为什么?凤翔人说:这是将"五穷"之类赶拢了来,包起来,煮熟了,吃掉。秦人豪迈,办事彻底,这样做,竟不只是赶走"五穷",而是要赶尽杀绝,有点"食其肉寝其皮"的味道。
“破五”如何来
破五”的来历至今众口不一。据《封神榜》,姜子牙封神,把背叛他的妻子封为“穷神”,令她“逢破即归”。所以人们就在正月初五这一天“破”她,让她马上回去。
但是接财神的习俗与长安颇有渊源。
唐朝开元间,有一个贩夫往返于淄州(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)做贩丝的买卖。一天,在做生意的路途中遭遇盗贼,财物尽失。正当此人叹天不助我,欲悬梁自尽时,冥冥中见一老者,锦衣玉带,头戴朝冠,身穿红袍,白脸长须,温文尔雅,左手“如意”,右手“元宝”,说:“淄州出琉璃,难道你不知道吗?”并且送给他一枚元宝。贩夫顿悟,遂贩运琉璃,成为长安首富。此人感念贵人赐教,后易名元宝。
王元宝嗜吃发菜,每餐都要有一盘发菜佐食。长安城中商人都以为王元宝发迹是吃了发菜的缘故。所以纷纷仿效食用,并让厨师做成金钱形状,寓意“发财致富”。从此,“酿金钱发菜”世代流传。直至解放前的西安,还有些富商大贾举办宴席,第一道菜,多是“酿金钱发菜”。在海外华人中,它常常被作为第一道菜,象征着四季发财,生意兴隆,是逢年过节馈亲待友的珍肴。
当时长安流传民谣:
正月初五上柱香,一年四季财源广;
正月初五摸元宝,大钱小钱用不了;
正月初五请财神,家家户户财源滚;
正月初五神进门,五谷丰登福满门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更多资讯




联系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七路西北国金中心A座13层
©陕西五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陕ICP备2021012623号-1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西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