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心工程
您现在的位置:
首页
/
/
/
包姓氏溯源
浏览量:
1000

包姓氏溯源

包姓源于风姓包氏,出自中国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字伏羲号黄熊谥太昊后裔
零售价
0.0
市场价
0.0
浏览量:
1000
产品编号
数量
-
+
库存:
0
所属分类
返回列表
1
详细介绍
参数

  源自:风姓、包姓。

  包姓源于风姓包氏,出自中国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字伏羲号黄熊谥太昊后裔,《易经系辞》载: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;《史记》载:伏羲至淳厚,作《易·八卦》;《汉书》载:包羲为三皇之首;周朝左丘明著《帝系谱》载:包羲太昊子黄帝之子有少昊己姓和任姓酉姓奉祀伏羲;《元和姓纂》载:太昊娶少典,生炎帝黄帝。《路史》载:包羲后裔有包氏。包氏以氏称姓为包姓。

  太昊创制八卦,教民捕鱼、畜牧,以充庖厨,故又名庖牺氏简化为包羲氏。按史籍《路史》中的记载:“包羲氏后有包氏”,属于先祖名字简化为姓氏,以氏称姓。

  出自春秋时楚国大夫上将军包胥的后裔,《三皇庙碑》载:包羲创字作八卦,子裔为炎黄。《帝系谱》载:

  包羲太昊伏羲氏娶少典为妃。《元和姓纂》载:包羲太昊娶少典,其后袭封者,以为姓。《国语·晋语四》载: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,并注祖母华胥。《路史》载:包羲母华胥。《史记》《百家姓·包》载:包羲之子黄帝子孙楚君棼冒后裔包胥救楚有功封于申,史称申包胥,包胥辞不受,人称王孙包胥。周敬王姬丐十四年(楚昭王熊壬十年,公元前506年),吴王僚用伍子胥之计破楚入郢。包胥随楚昭王芈轸(熊壬)出逃,在楚国将亡的危急时刻,包胥认为只有强大的秦国能够帮助楚国,因而独自求援于秦国。秦哀公不愿意出兵。包胥因遭拒,便在秦廷不吃不喝地哭泣了七天七夜,秦哀公为其忠心所感动,终于派公子子蒲、子虎率领战车五百辆援救楚国。在秦、楚两国军队的反击下,终于赶走吴国军队,收复了郢都,楚国得以复国。后来,楚昭王论功行赏,封包胥于申地(今河南南阳市),而包胥则声称:我请救兵不但为了国君,最主要是为了楚国人民!拒受赏赐,随即隐居山中,以度晚年。因此,楚国人民对王孙包胥非常敬重,仍按封邑名称其为申包胥。

  申包胥的后人,在周敬王十四年即开始以包字为姓氏,该支包氏自此开始,汉朝时成为汉族包氏,史称汉族包氏正宗,因而,申包胥被尊为汉族包氏的得姓始祖。

  《帝系谱》《世本》《三皇庙碑》《元和姓纂》载:包羲娶少典为妃。《国语》载:少典生黄帝炎帝;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载:炎帝生伯夷父;伯夷父生西岳;西岳生先龙;先龙生氐羌。宋朝时赐羌王榆龙琦姓包,名包顺,后裔形成羌族包姓。

  源于包姓孛儿只斤氏族,《绎史》《世本》世系表载:包羲后裔蒙国豕韦,《帝系谱》载: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后裔蒙国包豕韦,世为东蒙主。《魏书》称木骨失韦。《北史》为高车没歌乞袁部钵室韦。《隋书》译没歌部钵室韦。新旧《唐书》称蒙兀室韦,《蒙古族通史》载:蒙兀室韦乞颜部包·铁木真成吉思汗兼并北方各部为蒙古族,蒙古族包姓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,约380万人,为包姓主干,蒙古族第一大姓。

  分布、

  包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、多源流姓氏。主要分布内蒙、 外蒙、新疆、 辽宁、 吉林、 黑龙江、 青海、甘肃、云南;汉族包姓人口约八十多万,主要分布江苏、 浙江、 福建 、 广西、 安徽、四川、江西、海南、山东,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.05%左右。

  郡望、

  上党郡

  包姓蒙古族蒙古地望,天骄堂号,包·铁木真后人清朝形成忠勇报国的圣武家风。

  堂号、

  丹阳

  包姓血祖溯源

  1、相传古帝庖牺氏(即伏羲氏)之后有包氏,见《路史》。

  2、系自芈姓。春秋时楚大夫申包胥之后,以王父字为氏。子孙徙居上党。

  3、丹阳包氏,其先为泰山鲍氏,王莽时避难,去鱼为包。

  4、宋时番部俞龙琦率属来降,自言闻包侍制(即包拯)为朝廷忠臣,乞赐姓包。

  5、金时女真人姓,见《高丽史》。

  6、清满洲八旗姓乌雅氏后有改姓包氏者。

  7、清辽宁岫岩蒙古八旗之裔有包氏。居内蒙古东北部原蒙古孛儿只斤氏,汉姓为包。

  8、瑶、彝、土家、东乡、回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
  如需查证详细血祖资料·姓祖·氏源,请登录陕西五族宗祠文旅有限公司华夏姓氏资料数据库查证或提取。

关键词:
后裔
楚国
蒙古族
黄帝
姓氏
系谱
汉族
炎帝
子孙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未找到相应参数组,请于后台属性模板中添加

更多姓氏文化

联系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七路西北国金中心A座13层

咨询电话:029 -89298003   029-86216962

©陕西五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    陕ICP备2021012623号-1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西安

搜索
确认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