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姓氏溯源
源自:赢姓、芈姓。
出自嬴姓
白姓源自嬴姓。秦武公死后,公子白未能继立,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将君位从公子白手中夺走。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国都城雍(今陕西凤翔)附近的平阳(今陕西歧山、噤县一带),德公把平阳封给了公子白。公子白死后,他的后人就以白为氏。
出自芈姓
汉族白姓出自颛顼帝的裔孙白公胜之后,以封邑名为氏。据《元和姓纂》、《尚龙录》等资料所载,颛顼帝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为妻,生下六个儿子,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,赐姓芈。季连的后裔熊绎在荆山一带建诸侯国,定都丹阳。
出自部落
据《姓氏寻源》及《元命苞》所载,远古时期,中国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领炎帝有一个大臣叫白阜,精通水脉,为疏通水道做出了贡献。其子孙便以“白”为姓,称白氏。
以地名为氏
据《姓氏考略》所载,唐置白州(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一带),国人以地为氏,称为白姓。
改姓或赐姓
他族改姓或又改他姓以及被他人赐姓:
回族白姓:《续通志 · 氏族略》载:元代有西域巴喇哈纥城人察罕,当地人称白为察罕,因以名之。元仁宗赐姓白。
犹太族:犹太人留居河南开封之后裔中有白姓。
满族和蒙古族等:瓜尔佳氏、纳喇氏、白佳氏、巴雅拉氏、伊喇氏、伯苏特氏、那塔拉氏、扎拉里氏、那木都鲁氏、萨察氏、纳塔氏、拜嘉拉氏、塔喇氏、巴鲁特氏、萨加拉氏,以及加入满族的拜都氏(蒙古族)、巴岳图氏(蒙古族)、塔喇巴齐克氏(蒙古族)、拜英格哩氏(鄂温克族)、白氏(汉族)。今蒙古族之白姓来源部分有二:或为察干氏所改,蒙语“察干”汉语意为“白”,取其汉意而以“白”为姓;或为伯颜氏所改,此则取其首音而谐“白”而为单姓。
突厥族等:据《台北县氏族略》所载,唐代突厥人白元光系改姓而来。
出自氐族。《三国志· 注》 转引《魏略 ·西戎传》曰:“氐人有王所从来久矣。自汉开益州,置武都郡,排其种人,分窜山谷间,或在福禄,或在研、陇左右,其种非一。称盘瓠之后,或号青氐,或号白氐....,处中国,即其服色而名之也。”白氐,当即氐族之白姓。
为白亚氏所改。《古今中国姓氏大全》注“白亚”云:“历史上罕见姓,《魏书 ·官氏志》记载,西河讥胡有白亚氏,后改姓白。”“讥胡”,《姓氏考略》、《姓氏词典》皆引作“饥胡”;“西河”,在今山西之汾阳。
据《五代史》载,吐谷浑亦有白姓。吐谷浑酋长有白承福,庄宗赐姓李;又陈永贵,胡人,本字姓白,为行军总管;李可久,为吐谷浑宁、朔两府留后,本姓白氏,赐姓李。
分布、
当代白姓的人口已达280万,为全国第七十九位姓氏,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.22%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、河北、陕西、山西四省,大约占白姓总人口的50%,其次分布于四川、黑龙江、甘肃、青海、内蒙古、云南,这六省区又集中了26%的白姓人口。河南居住了白姓总人口的16%,为白姓第一大省。全国形成了豫冀、秦晋两大块白姓的聚集区。白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:在陕甘宁大部、河南东西部(如睢县)、河北大部、京津、内蒙古中部、黑吉蒙交界地段、湖北西北、四川北段、云南南部,白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.6%以上,中心地区可达到1.6%以上,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白20.4%,居住了大约43%的白姓人群。在四川部、河南东部、安徽西北、山东西部、河北东北、西北,白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.4%-0.6%之间。上述地区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6.2%,居住了大约25%的白姓人群。
郡望、
太原郡、南阳郡
堂号、
治生堂、香山堂、南阳堂
白姓血祖溯源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元命苞》云:炎帝臣有白阜,怪义之子,为神农通水脉’,当为白姓之始。
2、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云:白氏出自姬姓。周太王五世孙虞仲封于虞,为晋所灭。虞公族有井伯奚,媵伯姬于秦,受邑于百里,因号百里奚。奚生视,字孟明,古人皆先字后名,故称孟明视。孟明视生二子:一曰西乞术;二曰白乙丙,其后以为氏。
3、《姓氏词典》据白居易自序《家状》注云:以祖辈名号为姓氏。源于芈姓,出于楚太子建(平王之子)之子白胜公。
4、《三国志·注》转引《魏略·西戎传》曰:氐人有王所从来久矣。自汉开益州,置武都郡,排其种人,分窜山谷间,或在福禄,或在汧、陇左右,其种非一。称槃瓠之后,或号青氐,或号白氐……,处中国,即其服色而名之也。白氐,当即氐族之白姓。
5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注“白亚”云:“历史上的罕见姓,《魏书·官氏志》记载,西河讥胡有白亚氏,后改姓白。”“讥胡”,《姓氏考略》、《姓氏词典》皆引作“饥胡”;“西河”,在今山西之汾阳。
6、《姓氏考略》云:又,或以地为氏。唐置白州。即《逸周书》中云白民之国。白州,在今广西之博白,此当出自南夷。
7、据《五代史》载,吐谷浑亦有白姓。吐谷浑酋长有白承福,庄宗赐姓李;又,陈永贵,胡人,本姓白,为行军总管;李可久,为吐谷浑宁、朔两府留后,本姓白氏,赐姓李。
8、又,为赐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载:元代有西域巴喇哈纥城人察罕,出生时月白如昼,当地人称白为察罕,因以名之。仁宗赐姓白。
9、或为清代满族姓氏所改。《满州姓氏录》载:满族之瓜尔佳氏、纳喇氏、巴雅拉氏、拜佳氏、伯蔡特氏等姓,皆有改从单字姓“白”者。
10、今蒙古族之白姓来源有二:或为察干氏所改,蒙语“察干”汉语意为“白”,或取其汉意而以“白”为姓;或为伯颜氏所改,此则取其首音而谐“白”而为单姓。
11、鄂伦春族有白依尔“哈拉”(氏族),或以为姓,后或取其首音谐“白”而为单姓。
12、基诺族之白姓,则取自人名。基诺族生子(女)常请巫师起名,而巫师往往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之。若巫师名“白腊”,则男孩或名“白腊腰”;女孩则名“白腊吕”(腰,男性;吕,女性),故基诺族多名“白腊义”者。或取其首音谐“白”而为姓。
13、哈尼族之白姓,居云南之绿春。相传清初有车苗、车山、车者三兄弟,父母双亡,流落他乡,老二车山到得元阳孟弄白土官家任要职,后遂以白为姓。
14、锡伯族之白姓,则由巴雅喇氏、伯佳氏所改,皆取其首音谐“白”而为姓。
15、土族之白姓,则由“巴颜-孔”所改。本民族名,意为富豪之家,或以之代姓。或取“巴颜-孔”之首音谐“白”以为单姓。
16、裕固族之白姓,则由巴依亚提氏所改。巴依亚提为户族名,以之代姓。后或取其一、二音节促读谐“白”字而为姓。
17、回族白姓为大族。其源不一:或为名字所改,回回从阿拉伯习俗多以“以卜拉欣”为名者,其后或取其中之“卜”音,谐其音近之汉字“白”而为姓。《元史·世族表》云:“伯笃那丁(按:那,或作‘鲁’),居极纥城,亦回回族也,其子察汗,仁宗赐姓白氏。”(按:此说与(8)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所载略同,惟解说不同。姑兼收。)或称:广西回族白姓,为伯龄之后。明初,伯笃鲁丁(按:鲁,或作“那”)之孙伯龄,游至广西,落户桂林,遂改“伯”为“白”,繁衍生息,渐成广西一大姓。
18、撒拉族之白姓,则由回民、汉民连同其姓氏一并融入。
如需查证详细血祖资料·姓祖·氏源,请登录陕西五族宗祠文旅有限公司华夏姓氏资料数据库查证或提取。
更多姓氏文化
联系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七路西北国金中心A座13层
©陕西五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陕ICP备2021012623号-1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西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