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心工程
您现在的位置:
首页
/
/
/
畅姓氏溯源
浏览量:
1000

畅姓氏溯源

源于姬姓,出自西周初期祭祀官吏畅月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
零售价
0.0
市场价
0.0
浏览量:
1000
产品编号
数量
-
+
库存:
0
所属分类
返回列表
1
详细介绍
参数

  源自:姬姓、姜姓。

  畅姓畅姓起源一

  源于姬姓,出自西周初期祭祀官吏畅月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畅月,又称畅令、月令,是西周初期设置的一种礼仪官,职掌夜间宫廷灯火。在典籍《周礼·月令》中记载:“命之曰畅月。畅,充也。”也就是负责专职给灯火添油起捻的内廷侍从小官,保障晚间宫廷的照明。

  在畅月、畅令、月令的后裔子孙中,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,称畅月氏、畅令氏,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畅氏。

  畅姓畅姓起源二

  源于姜姓,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公族大夫,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。有诸多史料、文献记载中,指畅氏出自女真族,为满族独有姓氏。其实这个论断是错误的!在唐朝,著名茶圣陆羽在《茶经·七之事》引释道悦《续名僧传》说:“宋绎法瑶姓畅氏,河东人。永嘉中过江,遇沈台真,请真君武康小山寺,年垂悬车,饭所饮茶。永嘉中过江,遇沉台真,请真君武康小山寺,年垂悬车,饭所饮茶。永明中,敕吴兴礼致上京,年七十九。永明中,敕吴兴礼致上京,年七十九。”从中,人们不仅可以看出,在魏晋南北朝时期,中国的僧道在江淮以南的寺庙中已经有尚茶的风气,而且从此也可看到,畅氏族人已经颇为人们所识。中国国家图书馆墓志第6958号拓片记载的《柳淮及妻畅氏合葬志》,其首题记载:“明处士乐溪柳公暨配畅氏合葬墓志铭”;盖篆书题:“明处士乐溪柳公暨其配畅氏合葬墓志铭”。该墓志由明朝的张鲤撰,锺铎正书,方元焕篆盖,铭于明隆庆元年(公元1567年)农历11月9日,该墓志出土于山东省临清市。显然,根据此方墓志,说明在中原地区早就有畅氏族人生息繁衍。实际上据史籍《风俗通义》、《陈留·风俗传》等的记载:“畅出姜姓,齐后,望出魏郡。”

  畅氏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齐国,为公族之后。畅氏始祖吕望深谙文韬武略,为劝周文王不要贸然攻商,曾以一段非常精彩的语言来劝说他:“鸷鸟将击,卑身翕翼;猛兽将搏,俯耳俯伏;圣人将动,必有愚色!”春秋时期,齐国之公族一支为别于同族他支,以所迁居之畅邑(今吉林畅邑)为姓氏,改称畅氏,仍尊吕望为其始祖。明朝末年,有畅氏族人投靠佟·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者,被编入满洲镶白旗。入关后随爱新觉罗·多铎镇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,因功被列入旗籍,但仍为汉族。

  分布、

  畅氏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姓氏,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二十二位,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七百三十五位,人口约四十五万五千余,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.0028%左右。晋、南北朝时期,中原板荡,狼烟四起,畅氏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样,有避乱进入今安徽、江苏、浙江等南方省份者。隋、唐两朝时期,畅氏河南郡望仍存,而魏郡的治所临漳由于几度焚于战火,畅氏不得已徙奔四方,一支迁入表里山河的山西,在晋南的河东郡落籍,中唐时期以一首与王之涣同名的诗《登鹳雀楼》享誉诗坛的畅当便是河东郡人,该诗与王诗俱为情景交融的好诗,诗曰:“迥临飞鸟上,高出世尘间,天势围平野,河流入断山。”南宋王朝偏安江南后,加之宋末蒙古铁骑践踏江南,畅氏人不堪战火之苦,或谋生,或逃难,或仕宦渐散居于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、四川等省。明朝初期,山西畅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北京、陕西、河北、河南等地。明、清两朝时期,畅氏繁衍之主流依旧在北方,后伴随走西口,闯关东等各种自然移民运动,畅氏渐分布于西北、东北、华南各地。

  今山西省的太原市、运城市临猗万荣县、晋城市沁水县、阳城县、高平市、平遥市、吕梁市文水县、临汾市侯马县、曲沃县、朔州市、晋中市祁县、太谷县、霍州市、朔州市山阴县、襄汾县,甘肃省的兰州市城关区、定西市陇西县、庆阳市镇原县,陕西省的西安市闫良区、周至县、渭南市富平县、华阴市、咸阳市乾县、宝鸡市,河南省的郑州市、南阳市、信阳市,新乡市获嘉县、原阳县、洛阳市孟津县、三门峡市、平顶山市、驻马店市、许昌市,辽宁省的沈阳市、辽阳市,江苏省的苏州市、连云港市、泗阳市,河北省的廊坊市香河县、文安县、邢台市隆尧县、定州市、曲阳市、秦皇岛市、宣化市,福建省的福州市闽侯县,浙江省的杭州市、临海市,山东省的青岛市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昌吉市、克拉玛依市、阿克苏市,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,湖南省的湘潭市,云南省的昆明市,吉林省的通榆县,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、包头市,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、齐齐哈尔市,湖北省的武汉市、襄阳市,四川省成都市、遂宁市,广东省的广州市,北京市的海淀区,天津市,重庆市,台湾省等地,均有畅氏族人分布。

  郡望、

  河南郡: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。西汉高宗二年(公元前205年)改为河南郡,治所在雒阳(今河南洛阳)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、伊水下游,双洎河、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,辖二十二县,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、偃师、巩义、荥阳、原阳、中牟、郑州、新郑、新密、临汝、汝阳、伊川、洛阳等县市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,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,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。隋朝初年被废黜,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。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,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。元朝时期为河南路,明、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。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。

  魏 郡:秦、汉之际刘邦置郡,治所在邺县(今河北临漳),其时辖地跨今冀、鲁、豫三省之界。五胡十六国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内黄县、临漳县、浚县、河北省大名县、魏县、成安县、宁晋县,山东省冠县之间一带地区。北周末年迁治到安阳。隋朝时期改为相州魏郡。唐朝时期改为为相州邺郡(今河南安阳),而魏郡之名则移给魏州。

  堂号、

  河南堂:以望立堂。

  魏郡堂:以望立堂,亦称雒阳堂。

  舒乐堂:资料有待补充。

  畅姓血祖溯源

  一、畅(暢)chàng

  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太原,陕西之韩城,新疆之塔城,河南之卢氏,湖北之武昌、老河口,云南之邱北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风俗通》云:“畅出姜姓,齐后。”《中文大字典》注引《桐江诗话》云:“畅姓,汝南有之。其族尤奉道,男女为黄冠者十之八九,时有女冠畅道姑,姿色妍丽,神仙中人也。”

  二、畅(暢)

  畅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
  畅姓起源:系自姜姓。齐后有畅氏,见《风俗通》。

  如需查证详细血祖资料·姓祖·氏源,请登录陕西五族宗祠文旅有限公司华夏姓氏资料数据库查证或提取。

关键词:
时期
姓氏
河南
南郡
分布
记载
风俗
墓志
畅月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未找到相应参数组,请于后台属性模板中添加

更多姓氏文化

联系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七路西北国金中心A座13层

咨询电话:029 -89298003   029-86216962

©陕西五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    陕ICP备2021012623号-1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西安

搜索
确认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