岐山苍苍,渭水洋洋。三千多年前,古公亶父、周文王、周武王、周公旦等周王室先贤在“周原膴膴,堇荼如饴”的周原大地谱写了“凤鸣岐山”的千古传奇,历四代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,一举灭商,入主文化先进的中原地区。
岐山是周王室肇基之地,先周时期岐下周原川原相济,宽阔平坦;山水兼得,土地肥美;气候温和,春生夏长,草木茂盛,很适合农业生产和栖息居住。周部族在周文王祖父古公亶父时期,因不堪戎狄族侵扰,遂率领部族,自永寿、麟游翻山越岭,西南而渡漆水,迁至岐山之阳的周原地区。以农耕为主的周人,可谓找到了理想的生存环境。
岐下周原肥美的土地带给周人不仅是丰衣足食的物质文明,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周人乐善好施,和谐礼让的精神风貌。《管子》曰:“仓廪实而知礼节”。灿烂的“西周礼乐文明”就是在这块自然条件优越,社会风气良好的王道乐土上孕育的。正如清华大学教授、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所言“在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长河中,西周是非常重要的一段。周公创造的礼乐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。宝鸡(岐山)不仅是陕西十分重要的地方之一,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地方之一。”
周部族在岐下周原以三世之功、百年的光阴实现了“剪商”大业,同时创立了以“仁政德治,亲民至善”为核心的“先周政治文化”,周公旦发扬先祖优良传统,“一沐三握发,一饭三吐哺”,为周王朝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,待天下定后,隐居古卷阿——现今岐山周公庙制礼作乐,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,影响了中国长达三千年之久封建社会的礼法制度。
岐山周公庙位于陕西岐山县城西北六公里处的凤凰山南麓,为周人迁居岐山以后的重要活动场所。三千多年前“凤鸣岐山”的历史典故就发生在这里,它昭示了周王朝从岐山的崛起。《诗经•大雅》中描述“有卷者阿,飘风自南。岂弟君子,来游来歌,以矢其音。”后世称为“卷阿”(quanwo)。它是周公家族采邑之地,周王朝宗庙所在地。早在西周初期,这里便是著名的游览圣地,堪称中国有史记载最早的风景名胜区。如今这里形成了以周三公(周公、召公、太公)殿为主体,姜嫄、后稷殿为辅,亭、台、楼、阁点缀辉映的陕西关中地区最大古建筑群,总面积61万平方米。是全国历史最悠久、文化内涵最丰富、占地面积最大的周公庙。
2003年至今,在此发现了迄今为止西周时期等级最高的墓地和中国最早的陵墙;出土10000多片西周甲骨,辨识甲骨文二千六百余字,是全国发现西周甲骨文最多的遗址,其中一坑甲骨是元圣周公旦本人占卜所用;发现大型宫殿建筑四十五座,是现知先周和西周宫殿最多的遗址;发现先周文化铸铜作坊,首次确认了周人在灭商前已能自己铸造青铜器。周公庙遗址的发现,被学术界称为“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考古发现”,“可与殷墟发现相媲美”。同时,巍巍岐山之下的周原地区,千百年出土的60多批万余件青铜礼器,体现了礼乐文化的外在形式“钟鸣鼎食”和周人在现实生活中遵从认可周文化。如此等等重大发现,印证了周文化的创始地是西周圣都——岐山。
岐山周原从周人建国之初到西周灭亡的280年间,一直是西周王朝的圣地,周文化在此孕育发展,更是步入了新的高峰,是中国文明史上光辉灿烂的发展期,它是周人的永远的精神圣地,也是华夏民族永远的根脉所在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更多资讯




联系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七路西北国金中心A座13层
©陕西五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陕ICP备2021012623号-1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西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