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
在悠悠华夏历史长河之中,君臣之间相互欣赏、上下一心的画面,无疑是最为动人且珍贵的篇章。
在西周建国之初,武王姬发任用贤能,宽厚仁德,与群臣诸侯相互欣赏,举国上下无不拥护爱戴。唐朝之时,唐太宗李世民君臣一心,共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,缔造了盛唐风华。
在《诗经》中亦记录了君臣上下一心,相互欣赏的融洽氛围。
《诗经 · 小雅 · 裳裳者华》
裳裳者华,其叶湑兮。
我觏之子,我心写兮。
我心写兮,是以有誉处兮。
裳裳者华,芸其黄矣。
我觏之子,维其有章矣。
维其有章矣,是以有庆矣。
裳裳者华,或黄或白。
我觏之子,乘其四骆。
乘其四骆,六辔沃若。
左之左之,君子宜之。
右之右之,君子有之。
维其有之,是以似之。
鲜花盛开多辉煌,叶子茂盛绿苍苍。遇见这位贤君子,我的心情真舒畅。我的心情真舒畅,因有美誉大家享。
鲜花盛开多辉煌,怒放黄花多鲜亮。遇见这位贤君子,才华横溢有教养。才华横溢有教养,因此喜庆事儿降。
鲜花盛开多辉煌,有的白色有的黄。遇见这位贤君子,驾着四马气昂扬。驾着四马气昂扬,六根缰绳闪着光。
左边有人来辅佐,君子应付很适宜。右边有人来相佑,君子发挥有余地。只因君子有其长,所以祖业能承继。
在历代学者的主流观点中,《小雅·裳裳者华》被视作周王赞美诸侯的诗歌。不过朱熹在《诗集传》里提出了不同见解,他认为这是天子用来回应诸侯的赞美之辞。当时天子在东都与诸侯会合讲武,诸侯作《小雅·瞻彼洛矣》赞颂天子,而《小雅·裳裳者华》便是天子的应答之作。
从朱熹的观点分析,周宣王继位之后,展现出非凡的治国才能与抱负。他下令修复公室、广纳谏言、安抚百姓、修缮武器装备。同时复兴畋狩礼乐,积极效仿文王、武王、成王、康王的遗风。
在用人方面,周宣王极具慧眼,及时任用召穆公、尹吉甫、仲山甫、程伯休父、虢文公、申伯、韩侯、显父、仍叔、张仲等一众贤臣,共同辅佐朝政。
在军事上,周宣王也毫不懈怠,陆续发起对周边部族的战争。这些军事行动成效显著,诸侯纷纷重新朝见天子,四方夷族皆表示臣服,史称“宣王中兴”。随后,周宣王开展了一系列关键军事行动,为周王朝的中兴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他任命秦仲讨伐西戎,派遣方叔征伐楚国,委派召穆公出兵平定淮夷和徐夷。经过周宣王的不懈努力与励精图治,西周中兴的大幕缓缓拉开,军事上不断传来捷报。由此可见,“君臣一心,天子和诸侯相互赞扬”这一说法,确实有其合理性与依据。
《小雅·裳裳者华》全诗共有四章。前三章结构相仿,都以描绘花朵起兴。从最初的“其叶湑兮”,展现出枝叶繁茂的景象,到“芸其黄矣”,描绘出花朵逐渐变黄的色泽变化,再到“或黄或白”,呈现出色彩缤纷的繁花盛景。这些生动的描写,将花繁叶茂的美好姿态充分展露,同时也巧妙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欢乐情绪。
而第四章则别具一格,通过“左之左之,君子宜之;右之右之,君子有之”的描述,从左右两个维度刻画君子无所不宜的卓越品性与出众才能,高度赞美了君子表里如一、德容兼备的高尚风貌。
方玉润在《诗经原始》中对这首诗的末章给予了极高评价,称其“末章似歌非歌,似谣非谣,理莹笔妙,自是名言,足垂不朽 ”。整首诗以花为起兴,自然流畅地赞颂人物之美,诗歌节奏富有变化,张弛有度,结构布局合理,收束恰到好处。读起来不仅趣味十足,还毫无阿谀奉承之感,实乃一首轻松欢快却又不失庄重稳当的雅诗典范。
跋
这种君臣一心、彼此欣赏的和谐氛围,深深触动着后世读者的心灵。透过千年的历史尘埃,其中蕴藏的处世哲学与智慧,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:为人处世,当如诗中赞颂的君子,既有出众的才能,又怀有深厚的德行,只有如此,方能承接先辈的荣光,将其不断发扬光大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更多资讯




联系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七路西北国金中心A座13层
©陕西五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陕ICP备2021012623号-1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西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