严君所译平夷策,悉付丹心碧血中。
试问青山应寂寞,白衣紫绶俱无踪。
——《乙酉年怀先君家祥公》
华夏的千年笔,给父亲这一形象着了浓墨。他像伟岸而巍峨的青山般威严宽厚,又在一片肃穆中,藏着对子女的一腔碧血丹心,也是为人子女对父亲有所感怀,才愿意在一年中的某一日,为他唱一首感怀的赞歌。
父亲节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10年的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,是布鲁斯多德夫人思念亡父而努力争取到的,最终由华盛顿州州长定为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,于是便就此流传开来,成为了很多国家共同认可的节日。
虽然这个节日的概念来自国外,可论起孝父之道,华夏儿女的一腔感怀之情可就不止起步在1910年了,纵是远溯春秋,也是有迹可循的。
这是孔夫子提出的理论,也是春秋时期庙堂之上的主流思想,哲学思想家引领着社会的文化风向,规整着社会的道德与风气,让孝成为了个人修养重要的组成部分,以此学子们受教良多,之后才出现了更多关于孝道的警句。
十年寒窗孤笔,一朝春闱落地,金榜题名的这一日,叫做 “科甲日”。
古人的事业起步日,对于书海沉浮数年的考生来说具有特殊的纪念价值,所以登科者的子女也会尤其重视,作为一家人,家人会推去闲务,共同欢庆最为意气风发的时刻,以表达对父亲的尊重与崇敬之情。
俗语有言,家和万事兴,这等说法并非空穴来风,只有人伦和睦,兄友弟恭,按部就班地规划着家中的公序,则家道顺,天道亦顺,而“天伦日”,就是人伦和睦的方式之一。
“天伦日”其实就是父母的结婚纪念日,为了感谢父母的抚育之恩,子女会在父母的结婚纪念日这一天,为父母行九拜大礼,他们要屈膝跪地,拱手于地,头缓及地,稽首行礼,以表示对父母的感恩与尊敬,也有让父母享天伦之喜的意思。
传统文化
世界不同的国家,对父亲的感怀与思念都有着不同的方式。
父亲宽厚如青山的肩膀,与宽广辽阔的襟怀,或许能引得子女配上一朵颜色各异的胸花,亦或作一首思绪万千的诗篇,又也许是一碗热气蒸腾的家常面,传递爱的介质不同,但血浓于水的感情与养育多年产生的羁绊并无过多差别,总与情同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更多资讯
联系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七路西北国金中心A座13层
©陕西五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陕ICP备2021012623号-1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西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