苕之华,芸其黄矣。
苕之华,其叶青青。
——《诗经·小雅·苕之华》
《诗经》,一部集人文习俗,自然风物,时令农序于一体的先秦诗歌总集。
每每提及花鸟等自然风物,读者心中所念皆是“颜如舜华”、“有女如荼”、“隰有荷华”等寓意至善至美之词,故而粗略读起《苕之华》,就自然而然将它与美好的意象挂钩。
然而在文学史上,《苕之华》却是一首基调悲凉哀伤的叹惋之诗。
囫囵来看,起始两章不过是白描了凌霄花叶之姿态,芸芸其花,青青其叶,辞藻贴合诗集风格,虽并无疵病,但也难出华章之右。
凌霄花攀援于盛夏,入秋之后便显颓势,长达五个月的花期,似乎除了锦上添花的华彩,与其坚韧顽强的生命力外,也并无特别值得称颂之处,它又如何成为众多文学大家口中的叹惋之诗呢?
《红楼梦》旧有风月宝鉴之称,鉴在古语中为镜之意,所以风月宝鉴又叫做风月宝镜。是以仙人化身的跛足道人点化凡尘,此镜有两面,正照得见美人面,反照窥得骷髅骨,正照沉沦虚繁之世,反照自省腐朽之亏。
此处教化之意,乃醒劝世人,看待世间万物,要取辩证角度,要见其太平,也知其粉饰,即懂其华美,也谙其颓败。
而《小雅·苕之华》的成诗角度与风月宝鉴的使用方式,则有异曲同工之处。
“苕之华,芸其黄矣。”,此处华美盛绽的凌霄花,即指锦上繁花,又指人间灾厄。
《诗经·小雅·苕之华》
苕之华,芸其黄矣。
心之忧矣,维其伤矣!
苕之华,其叶青青。
知我如此,不如无生!
牂羊坟首,三星在罶。
人可以食,鲜可以饱!
注解:
苕(tiáo):植物名,又叫凌霄或紫葳,夏季开花。
华:同“花”。
芸(yún)其:芸然,一片黄色的样子。
维其:何其。
牂(zāng)羊:母羊。
坟首:头大。
三星:泛指星光。
罶(liǔ):捕鱼的竹器。
鲜(xiǎn):少。
凌霄花开过了,放眼望去一片蔫黄。笔者心中忧愁,心中何其悲伤。
凌霄花已谢了,惟余下枝上叶青青。早知今日处境,不如从未降生。
母羊瘦的只有一只大头,渔网里只有星光没有鱼。纵使人也可以吃,也是不足以果腹的。
《苕之华》,大夫闵时也。幽王之时,西戎、东夷交侵中国,师旅并起,因之以饥馑,君子闵周室之将亡,伤己逢之,故作是诗也。
——《毛诗序》
《诗经·小雅·苕之华》是一首记录战乱年间,百姓食不果腹,入眼俱是哀鸿的荒年之诗。
苕,凌霄花,初看葳蕤繁祉,再看饿殍满地,坚韧明媚的片片繁花背后,是条条脆弱易折的无辜性命。
周幽王时,朝运式微,西戎与东夷借势突袭,铁马冰河踏破中原领土,一时间山河破碎,罡风裹絮,君子士民多折与乱世之中,百姓深陷水深火热,食不果腹,朝不保夕,放眼望去是烽火狼烟起,饿殍遍地生。
周幽王与褒姒
周幽王姬宫湦(前795年―前771年),姬姓,名宫湦(shēng),周宣王姬静之子,母姜后,西周第十二任君主,前782年―前771年在位。前782年,周宣王去世,姬宫湦继位,是为周幽王。
《易林·中孚之讼》亦有云:“牂羊羵首,君子不饱。年饥孔荒,士民危殆。”
后世文学大家推测,《苕之华》出自一位看破周室将亡,伤己逢之,又悲悯饥民的下层文学士人之手,诗人身逢周室之衰,故以苕为比,而自言其心之忧伤也。
在这样的乱世之中,诗人悲悯国运,怜惜世人,自哀形苦,他看见攀援的凌霄花过了中天之势,看见其叶青青依旧饱含生机,便哀叹大荒年的饥民却举步维艰,他们颠沛流离,连果腹都是一种奢望,人命之微,倒不如无知无识的花叶旺盛。
花开花败终有时,春去秋来不相待,于是诗人于乱世之中悲悯喟叹:知我如此,不如无生。早知流落如此光景,不如从未降生于世。
时况何等悚然,才能让诗人发出“不如无生”的喟叹?《苕之华》的前两章,虽充斥着浓烈的忧愤,但也用其叶沃若的花叶,淡化灾荒年惨状的冲击感,尾章又冲波逆折,将沉痛的真相与现实揭露开来,青草已寂绝,捕网漏星光,即便是同类相食,也因为众人已经瘦到形销骨立而难以果腹。
战争与饥荒,渔网与星光,残酷的灾厄与美好的意象,给《苕之华》铺就了诡谲凄美的基调,叫人过目难忘,念之心伤。
苕之华,民之艰,此为宝镜正反两面所照之象,是诗人眼中之景,亦是诗人所处之境。
王朝的覆灭是历史滚轮倾轧的必然结果,可诗人为国为民所吟诵凄怆悲凉诗歌的精神,无论历史的巨浪如何翻涌,永远可歌可泣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更多资讯
联系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七路西北国金中心A座13层
©陕西五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陕ICP备2021012623号-1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西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