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在追寻酒仙的路途中,余光中先生为李白回溯了千岁的时光。影影绰绰之间,他挽笔的身影似乎交叠了千年,恍然瞥得一个广袖白袍的薄影随之而动,同样一壶热酒穿梭在现代与古典之中,在诗篇里系上了一条缔结古今的纽带。


李太白怀着仙逸揽酒邀月,从此清逸气韵便入酒三分。反之来看,这千年的酒盅,亦有七分在清逸之外。

酒有品类之别,却无雅俗之分。

三国正始年间,有七人常在竹林下饮酒作诗,后人谓之竹林七贤(中国魏晋时期七位名士)。
月光晃晃,林樾清亮。风声穿林打叶,吟诗谈笑之间,七只酒樽各漾有一轮圆月,圆月漾漾,一轮碰碎一轮。嵇阮之声滥觞自这丛竹林,遗音千年,建安风骨就在满杯满地碎如雪的银月之间,为后世传颂。


晋代永和九年,有四十二人于会稽相约集会,便是闻名文学史的兰亭会。
“清流激湍,映带左右,引以为流觞曲水,列坐其次。”山野并无丝竹,友人列坐曲水,一酒一咏,三十七首诗就和暮春同醉。它们作自兰亭,合汇成《兰亭集》,仅仅一篇小序,就又把这场兰亭之会托上高岭,盛放作一朵仙葩,冠绝千古。

携酒之聚并无规章俗理,大都发乎情义。

许是忘年之交,长者邀请心喜小辈同自己共饮,同论两代思想之别;
许是金兰之谊,三两知己把酒言笑,把理想抱负烫进酒中,从立冠喝到耄耋;又许是车笠之交,君乘车,我戴笠,贵贱虽有别,知己却难逢。
无论酒聚是楼宇大厦,高朋满屋,还是春水松花,枕石漱流,那一种亲近好友,缓和尴尬,舒展心头愁绪的积极意义,总不会为之被区别分化。

华夏千秋系列 · 五族小酒
《诗经》中就有这样一首诗:
肆意山野的君子之聚,山肴野蔌所托情谊,
丝毫不比重彩朱漆淡薄。


注解:
小雅:《诗经》中“雅”部分,分为大雅、小雅,合称“二雅”。雅,雅乐,即正调,指当时西周都城镐京地区的诗歌乐调。小雅部分今存七十四篇。瓠(hù):葫芦科植物的总称。
幡(fān)幡:翩翩,反复翻动的样子。
亨(pēng):同“烹”,煮。
酌:斟酒。言:助词。尝:品尝。
斯:语助词。一说白色。首:头,只。
炮(páo):将带毛的动物裹上泥放在火上烧。燔(fán):用火烤熟。
献:主人向宾客敬酒曰献。
炙:将肉类在火上熏烤使熟。
酢(zuò):宾客酌酒回敬主人。
酬:指主人再次向宾客献酒。主人在饮过宾客回敬的酒后,在酌酒献宾客,宾客接酒不饮,放在席前。

意为:主人采下新鲜娇嫩的瓠叶,用最原始的野蔌为客人做下羹汤与菜肴,君子备好酒酿,替客人斟满美酒,邀请客人于山野快活共醉。火堆上架烤的野兔泛着青烟与香气,烤制的肉娇嫩而鲜美,将它做成了最美味的山肴,与客人共同享受。

全篇诗文明若白话,采用了最简单的回环复踏结构,将宴饮反复咏唱,又只更换些许动词,就把一幅清减的酒宴徐徐绘至眼前。

首章以瓠叶起兴,描绘了葫芦叶苗在风中活泼飘摇的姿态,又写主人采下新鲜的嫩叶,将它烹饪成简朴而又注满了心意的美味。主人家热情好客的秉性跃然纸上,虽然葫芦嫩叶味寡,却并没有消减主人与客人的兴致,主客的情谊就在这样简单快活的小宴饮中越发深厚。

第二章往后,则是主人与客人相互推杯换盏的景象,主人以“献”“酢”“酬”三次劝酒推进了酒宴的进程,以动词的更迭来记录整个宴会的过程。诗篇中反复咏唱“有兔斯首”,显示了主人的困顿清减,这场突如其来的宴会让他有些措手不及,才匆匆采来新鲜的葫芦叶,猎来山间的野兔,置办了这场仓促的宴会。客人不拘小节,主人热情好客,不同于秩序井然的上层宴会,这样随意又认真的山野酒聚,这样双向理解的友谊,更附着了一层淡雅与亲昵。

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更多资讯




联系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七路西北国金中心A座13层
©陕西五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陕ICP备2021012623号-1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西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