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纵横华夏千古八荒的历史大殿中
向来不缺德配天地、道冠古今的佼者
有人横亘在浩渺桓宇之中
如启明星般千年不陨
自然有人黯然隐没,泯然星河


季历就是这样一位泯然星河的领袖。
他生逢于周王朝历史中最微妙的位置,前有周朝奠基者古公亶父,后有文王、武王伐商拓周。珠玉前后的处境,让季历一直居于父亲与子孙后辈的光环之下。
资料典籍中对他的描述也是笔墨鲜少,且总在他的姓名左右冠上“周太王之少子”、“周文王之父”的称呼。


《诗经·大雅·大明》记载了这段历史。

挚国任家的姑娘太任,从遥远的殷商而来,远嫁与西周,做了周原京都的新娘。她与季历成双结对,用善德以待人而闻名。

贤明的太任怀有身孕,为季历诞下一子,生附祥瑞丹书。这个孩子就是周文王,他向来恭顺谦让,勤勉奉天,为周原谋下无数福津。他德行昭然,于是顺应祖意继承周原社稷主位。

周朝的王位继承制度为嫡长子继承制。季历生为古公少子,尚有长兄太伯和次兄虞仲。于情法之理,君主的冠冕也难落在他的身上。
偏偏三古七段中,唯上古先秦时期的历史最难与神话祥瑞割舍,而伴随着圣瑞降生的其子姬昌,用赤鸟衔丹书的祥瑞触动了古公,也为太伯和虞仲的王位继承路画上了一道休止符。
当古公发出“我世当有兴者,其在昌乎?”的感叹,太伯和虞仲便明白了父亲的心思:古公想要立季历为王,以传位于季历之子姬昌。

为了不让父亲为难,二人假托为父采药之名,赴往南岳衡山,遁入荆蛮之地,依照当地习俗断发纹身,以示拒居宗庙社稷主位的决心。

季历这才得以继承周原大业,被册立为周原储君。至此,无论季历继任是因为其子姬昌生附圣瑞,还是因为其妻来自殷商大邑的显赫身世,都已是板上之钉,难以溯源。

由于季历经历颇贫,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功绩的结语也只有一句:公季脩古公遗道,笃於行义,诸侯顺之。
寥寥数语,留给后人季历不过是一位承父政教、施行仁义、诸侯归顺的太平天子的印象。
《诗经·大业·皇矣》对季历亦有描述。

帝神察看岐山,只见柞树棫树尽伐,苍松翠柏成林樾。他在太伯与季历时,就决意为了周原开朝拓疆。君主季历顺从父亲心意,受兄长太伯让位并不再推辞。他恭顺父亲,友爱兄长,于是帝神予他天赐之光,让周原受神福禄庇佑,疆域大辟四方。

帝神审度了季历的心性,传诵了他的品德。他能辩是非,明善恶,担师长,任国君。统领周原大邦,有子民亲附和拥护。传位于文王时依旧如此。他既接受了帝神的福祉,便把这祝福施于子孙后辈,让周原此后福祉绵长。
虽然《史记·周本纪》和《诗经·大雅·皇矣》对他的描述都是德配天地的福禄君主,然而季历绝非泛泛之辈,他在位时虽然众诸侯顺之,但他却不是一位固步自封的太平君王。

殷王祖甲二十八年,季历即位。
他对内修古公遗业,对外积极与殷商修好,积极吸收商朝文化,促进西周经济发展。

古本《竹书纪年》记载:
武乙三十五年,季历“伐西落鬼戎,俘十二翟王”,一洗周原多年来饱受戎狄侵饶的屈辱。在殷商的支持下,清理了边界处来自游牧部落的威胁,巩固了周原的统治地位。

殷王文丁四年。
殷商之主文丁对西周怀柔,又因季历战功显赫,而封季历为荡平敌戎的地方伯长“牧师”。季历受任专征伐权,先后征伐了燕京之戎,余无之戎,始呼之戎,翳徒之戎。并在四处征伐之中,使得西周部族不断强盛。终于功高盖主惹来猜忌,最终被文丁借口封“方伯”而囚困于朝歌,未能善终。
自此,不愿藏拙的征伐之主季历,结束了戎马倥偬的一生。他为自己在周王朝的历史书卷中染上一抹血性,同样为自己不堪屈折的性情付出了生命。

季历之前,古公为民避战,使得周原得以休养生息,恢复元气。
季历之后,文王武王共同伐商,为周王朝辟下八百年春秋大业。可唯有季历,对侵扰周人多年的游牧民族起反击之心,一鼓作气荡平众戎。
他上不负古公遗志,下启明文王之路,于周王朝是一个衔上启下的重要枢纽。


当桓宇的群星于四合暮色中闪耀
渺渺暮角
似有北落师门
泯而再现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更多资讯




联系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七路西北国金中心A座13层
©陕西五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陕ICP备2021012623号-1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西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