虢(guó)国
西周重要的诸侯封国
因“假道伐虢”这个成语
而为人所知
这也是它被提到时
最先浮现于人们脑海中的词汇
然而,历史上的虢国
远不止这四个字所能概括
真实的虢国
也曾叱咤风云
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
……
西周时代图
虢国的分封
虢国的起源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、虢叔有关。虢仲是文王的异母弟,虢叔是文王的同母弟。他们与文王的关系十分密切。
周武王灭商后,二人因战功显赫被封于“虢”,虢仲封东虢(今陕西宝鸡东),虢叔封西虢(今河南荥阳北)。而西周都城镐京就在东西二虢之间,所以,东西两虢实质上是作为周王室的屏障而存在的。
甲骨文中的“虢”字,其象形文字是:右边一只虎,左边为一兵器“戈”,有徒手搏虎之意。可见虢国所肩负着怎样的责任。
甲骨文中虢字的写法
甲骨文中虎字的写法
虢国历史自西周武王灭商至春秋中叶,延续了三百年的时间。西周时期,虢国经济、文化十分发达,历代国君也倍受周天子的赏识和器重,在周王朝中担任重要官职,参与了那个时代所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。
他们曾替周天子东征西讨,南征北战,立下了赫赫战功,在周王朝的兴起、发展和衰落的历史以及屏藩周室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东西两虢中,西虢的实力更强,在王室的地位也更高。陪葬众多的兵器和车马坑,足以说明当时虢国的军事实力。
西周虢叔旅钟与铭文拓片,现藏于故宫博物院。
虢公旅:虢仲后裔,虢叔旅钟铭文称“虢叔旅”,周夷王、周孝王时东虢君,他作为执政大臣,曾参与周王的册命典礼,还代表周王处理下级贵族间的纠纷。
五个虢国的历史纠葛
虢国的历史较为复杂,在先秦两汉的文献中,就有东、西、南、北和小虢等五个虢国。
到了西周晚期,西虢国东迁,建都上阳(今河南三门峡李家窑村),称“南虢”。东迁后的西虢仍在周王室中占据显赫的地位。然而,这世代累积的荣耀,也暗暗滋生出了衰败的种子。周幽王时,奸佞乖巧、善于奉承、贪图财利的虢石父,就成为了周幽王亡国的“得力助手”。继任者虢公翰更是一手导致了西周、东周之交“二王并立”的局面。
东虢国的历史并不如西虢国这般波澜壮阔。在西周灭亡的短短四年后,公元前767年,郑国派大军攻灭东虢国,东虢之地随之便归为郑国所有。后来东虢的后裔迁至夏阳(又作“下阳”,今山西平陆),是为“北虢”。两国如名称所指,分处黄河南北岸,隔黄河而相望。
南北虢国示意图
至此为止,西虢和东虢,分别变成了南虢和北虢。实力较弱的北虢只能依附于南虢,成为附庸。南北之虢,除有黄河分界,实已成为一个虢国。此时的虢国仅为“子男”小国,再不复西周时期公侯大国之风光。
公元前655年,野心勃勃的晋国离间了与虢国唇齿相依的虞国,借路虞国而攻下虢国,虢国至此灭亡。称雄一时的虢国从此在历史舞台上销声匿迹,虞国也紧步后尘,留下了“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”的叹息。
此外,西虢东迁后,留下一支居于原地,这一支被称为“小虢”,直至春秋中叶秦武公初行郡县制时才被灭掉。不过,这个“小虢”的族属,也有可能是西虢东迁后,其地被羌戎所占,因西虢之故地而得名。
考古发掘
20世纪50年代,虢国墓地被发掘,在国内外文物考古界引起了强烈反响。90年代又发掘了虢国墓地的国君中心区域,此区内埋葬着西虢东迁的历代国君和贵族,以及他们的陪葬车马坑、祭礼坑等。其中虢季、虢仲两座国君大墓分别被评为1990、1991年“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”。2001年虢国墓地入选“中国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”。
虢国墓地的规模、等级以及墓地和文物的完整程度在我国两周考古中极为罕见。它的发现填补了虢国历史研究的空白,对研究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宗法、墓葬制度,以及虢国的历史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后来有关部门还在虢国墓地遗址的地基上,建造了虢国博物馆和车马坑博物馆。
郭姓
如今,虢国虽然随着岁月的推移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。但从文献记载中,我们仍可以清晰地看出,郭氏的来历与虢国有关(由虢叔之虢按声转为郭)。
姬姓郭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。东周初年,虢仲的裔孙“序”被封于阳曲,号“郭公”,成为了郭姓得姓始祖,也即虢转为郭的第一代人,而阳曲就是郭姓的开宗之地,郭公后裔的郭姓是郭氏的主要支派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更多资讯




联系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七路西北国金中心A座13层
©陕西五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陕ICP备2021012623号-1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西安